在建陶行业,产品画册是极其重要的销售利器。然而这利器的打造,逐渐被业内遍吹的一股设计风潮所误,于是,连为此埋单的企业,对利器之利是在哪里,也没了概念。
近年来的建陶行业,营销方式的转变逐渐决定了产品画册不再能仅仅是一本产品目录。品牌营销的某些理念,深刻地影响着广告公司以至企业对产品画册的设计定位。品牌们的画册表现逐渐多元起来了。而综观整个行业的出品趋势,总的来说,差不多就是越来越艺术,越来越诗意,越来越画册。
这类形式主义,有着不可忽视的赢销魔力。究其商业价值:一来是对(潜力且高端)市场的洞察,二来是对(疯狂且高价)消费的引导。简单来说,形式主义的画册设计,既摒弃传统目录被动等待消费者青睐的疲态,也改变被动迎合消费者消费惯势的低效沟通,而是积极迎合甚至开拓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以最终实现消费水平的不断飙升!
这股设计风潮,最初风起于一线的广告公司。其时,刘和黄的总监们正是领军人物。而当创新的标杆被树立,模仿的风尘便铺天盖地。如今,服务于建陶行业的各类型广告公司已将这类设计愈演愈烈,也愈演愈单调:花哨的概念包装、时髦的设计元素、任意堆砌的品位符号、大费周章的扉页设计、艳俗的版面设计、煞有其事的观念文案、精美的配图诗句。
众多出品说明了问题:人们可能绞尽脑汁地设计其他一切,却忽视了产品部分的设计表现——产品的展示方式一成不变;产品与数据信息的关系处理未经思索,结果难以实用;最能传达产品价值的核心部分——产品的空间应用,却给平凡,虚假,缺乏质感、审美、品位,甚至尺度有误的铺图严重折损其导购能力。
半生不熟、眼花缭乱的形式主义遮盖了产品本身的光芒。但不少笃信品牌营销的市场部高管甚至企业首脑都对这类陌生而熟悉的漂亮设计干脆默认(尤其是抛光砖企业,连企业同仁都对产品美或不美没甚感觉或并不在意,当然巴不得漂亮得体的画册设计能遮掩掉产品本身的平淡无奇)。
行文至此,目的并不在针砭时弊,而在于分享一路探索的点点心得。(画册设计要素之沟通篇)
产品画册本来就是产品目录。这是本质。只有牢抓本质,产品画册的商业价值才得以实现。然而,牢抓本质的设计并不意味着画册设计就应该是那么一种“格式”。刘和黄也从不出品“模式”。因为设计并无模式可言。设计是为了解决现实的问题。而问题是那么具体而巧妙,足以决定每一回解决思路的定不寻常。对此,设计师理应无法抗拒,并乐于探索和挑战!
产品画册也并非是客户花钱给广告公司来实现广告人的创意癖、文艺癖。如果心痒、手痒、创作欲望膨胀,我们不妨将兴奋点和创作欲首先聚焦到画册主体、即产品部分表现形式上的创新。
举一寻常业例。抛光砖产品,在各方面都已经很成熟,而石尚来来去去,表现却十年难变。但建陶行业的广告人不必赖着企业创新的呆滞。换个角度来看,产品目录的创新表现(产品页设计)和产品应用的空间表现(铺图页设计)不正是厂家给予我们的厚望吗?
主体部分的创新,具体来说,举两个基本例。题一,浅色的、纹理微弱的、花色单调的、款色相近的、数量较多的抛光砖产品页面如何设计才能各领风骚同时又突出品牌魅力?题二,同一版面同一系列产品但包装数据不尽相同,产品与信息要如何设计方能达到版面美观同时又便于实际应用?这些问题看似表面,综合思考起来,其难度不亚于大学数学里的XYZ,其灵活度不亚于公务员考试的八面玲珑。最终,问题的得体解决离不开日积月累的经验与学习,也来自于对客户需求的清晰洞察,以及对完美设计的不懈追求。
不只是我们上海杰萃公司在实践,相信广大的客户、同仁、消费者亦有共识:只有基础的、核心的产品部分获得应需而践的创新,画册其他部分的拔尖设计才得以真正成立,并经得起商业的推敲。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