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外国影视广告中,为了宣传产品特点和魅力,广告中不惜宣扬违背诺言放弃操守,追求享受为最好目的的价值信仰,这应当引起国内广告业从业人员的注意,在国内广告制作中防止出现“道德异化”现象。
如美国某啤酒广告《新鞋篇》。广告一开始便是母亲脚上的一双破旧鞋子。儿子陪母亲上街,看到商店里一双新鞋,母亲非常羡慕,对这双鞋大加赞赏。这情景让儿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然后他就拼命睁钱,背柴,烧炭,放羊,喂猪,弄的满身是泥。终于挣到一枚硬币,买回了那双鞋。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小酒馆,看到那里冒的白沫的鲜啤酒,他实在忍不住了,就买了一杯喝了起来。这时母亲挎着藤狂来到儿子身边,儿子从那双新鞋的包装盒上撕了一块纸垫在母亲透了大洞的鞋底里,母亲激动不已,紧紧和儿子拥抱在一起,就在这时,那个卖啤酒的女服务员从母亲眼前走过,母亲看到自己曾经羡慕的那双新鞋穿在女服务员的脚上,母亲惊异的睁大了眼睛(广告设计人必学著名的《鬼十则》 )
另外一则啤酒广告中讲了一个儿子与父亲的故事.父亲就要死了,儿子问父亲还有什么要求.父亲提出想要一朵当地的某种鲜花,想吃蜂蜜等,儿子都答应了.为了满足父亲的要求,儿子上树摘花时不小心摔了下来,采蜂蜜时被蜂蛰伤.后来父亲说想喝某种品牌的啤酒,儿子就到很远的地方去买.在回来的路上遇到持枪土匪追杀,儿子都化险为夷了,可是临到家的时候却挡不住啤酒的醇香,把酒都喝了.牧师跑出去告诉他 ,他父亲已经不行了.儿子匆匆忙忙回到家,父亲听说儿子回来了,突然坐了起来,要喝他买回来的啤酒
这两则广告都是表现了父子和母子之间的亲情.在中国人的观念里,父子亲情母子亲情重于泰山,任何感情和欲望都无法战胜这种感情,为了这种感情,儿子或者父母可以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而在西方的这两则广告中,儿子彻底被商品俘获了.在充满诱惑的啤酒面前,母子亲情和父子亲情都显得无足轻重,由此让人想到中国那两则很有名的广告,一个是《城里别忘了乡下的亲娘》,另一个是付彪演的中国电信《父子沟通篇》。这两个广告刚好是以上两则外国广告的正版。(广告创意的内涵组成制作步骤)
中国有句话叫“君子不夺人之美”。别人的东西再好也是别人的不能顺手牵羊,更不能做
在国外的许多影视广告中,没有是非标准,没有好人坏人之分,没有正义邪恶之别,就是为了渲染气氛,制造刺激,强化冲击力度.美国的一个广告是这样表现的:在大教堂里,牧师悠扬的敲响了教堂的钟声,突然,一个牧师给另一个牧师重重的一拳,另一个牧师狠狠的还击对方一拳,第一个牧师又一记猛拳打来,另一个牧师又回了对方一拳,两个人就这样你来我往打的不可开交.在大街上,两个中年妇女突然扔掉手中提包打了起来,也是你来我往难舍难分.饭店里,两个保安也如法炮制的打的你死我活.镜头一转,变成了动画片,拳击场上两个动画任务更是打的天昏地暗难分胜负.看到这时才知道,原来是一个电脑游戏广告.不知道是人们错定了游戏规则,还是游戏影响了人们正常行为,究竟是谁异化了谁?(品牌的内外部广告传播计划)
故事很简单,但是却能看到人性在广告中的变异.在实际广告创作中,广告人恐怕更关注广告的冲击力.希望用新,奇,特,来抓住公众眼球,让人一下子就对广告产生兴趣,有时就会忽略审美标准和数化功能,这应当值得广告人警惕.
美国LEVIE 501牛仔裤广告中,一对夫妇外出旅行,半路汽车抛锚了,无奈之时,一位英俊男青年开车来到眼前。夫妇请求帮忙,男青年脱下了牛仔裤,把抛锚汽车挂在自己的汽车后面,年轻夫妇也坐到了青年车上。男孩的英俊年轻吸引了年轻妇人,妇人就做手脚拉开了汽车的后挡板,把丈夫连同故障汽车甩在了路上,自己却跟男青年开车跑了。广告语是“将男人与男孩区分开”。广告主题是诉求牛仔裤结实,能够拉动汽车。但是却忽略了伦理,现代社会虽不绝对提倡女人守一而终,但也并不提倡露水爱情见异思迁。广告演示这种不负责任的婚姻观念应当受到社会谴责。
人性在这些广告中为什么会出现异化,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商业利益。广告主希望尽量夸大产品吸引力,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好销售效果,赚取更多经济利益。广告人不仅要满足广告主这些要求,还要符合广告创作规律,在关联性,原创性,冲击力方面达到统一,以引起注意,产生兴趣,加深理解,增强记忆,促成购买。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广告人还应当注意自己所承担的文化传播,道德传播的使命感,不能不辨是非,更不能怂恿广告主惟利是图。(广告夸大其词的电视直销忽悠人)
上海广告设计公司 上海杰萃公司:https://www.01sheji.com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